2018/1/11

Inventor MBD ?

MBD是 "Model-Based Definition"的縮寫,
Inventor MDB是Autodesk 在 Inventor 2018版推出的新功能


這個功能的目的說起來很簡單,
就是要在3D 模型上加上註解,
這個想法很有"創意",
印象中在本世紀初的時侯,就在日本一篇討論CAD軟體發展趨勢的文章中看到,
那時候Catia就把這個功能加進去測試版中進行測試其應用。

對從2D 手繪圖或 CAD時代過來的工程師來說,
設計、繪圖、製圖、註解全部都在同一個環境中表現,如下圖範例:
圖片範例:新化高工機械製圖丙級檢定範例網頁
在裡面主要包含了模型尺寸的說明,
根據這些尺寸說明可以讓看圖的其他人了解機械零件的尺寸,
但是對真正在實施製造的程序步驟是不夠的,
真正的製造要知道有材料、基準位置、加工公差、表面粗糙度、熱處理或表面處理等等,
向上圖中就有這些重要資訊未標示的問題,要拿去製造加工是有問題的。

所以如果只有描述模型尺寸,坦白說是不夠的,
因為就像郭董說的"魔鬼就藏在細節中"!

因此實際上的圖面標註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模型尺寸標註以外的輔助說明,
例如上述提到的材料、基準、公差、熱處理或表面處理、表面粗糙度等,
這些資料如果沒標,但看這一張圖,要變成可以用的零件不是不行,
但是組裝起來或開始用的時候問題就會跑出來,
組裝配合太鬆或著是干涉裝不起來,
開始用的時候表面硬度不夠,磨損速度很快,很快就發生故障等。

因此長期以來在已經有3D模型存在、
CNC可以吃3D曲面檔進行加工、
甚至3D列印直接形塑出零件等等的情況下,
為什麼還需要2D工作圖面?
就是要把這些註解加上去。

想要完全捨棄2D CAD,就必須能夠將這些註解加進去3D模型中,
而且必須是放諸天下的標準資訊才有意義。

其實現行每套3D CAD都可以在特徵上加註解,
但是這些資訊在不同3D CAD軟體之間卻是無法共通的,
無法溝通註解資訊這種情況阻礙了3D CAD的進一步衍生應用發展。

所以上下游需要有一樣的標準規範跟語言來解譯這些資訊,
但是各家CAD自行其是,各有各的想法,
所幸ISO組織提出了 ISO-10303-242標準,
把製造資訊放進來step格式中,
讓所有的要使用3D模型製造資訊的軟體有了一個共通規範。
基本上這個規範的推出對"積層製造技術"會有很大的幫助,
長遠來看也是"智慧製造"在資訊上必須要的,
如果能夠成功,可見的未來就是2D工程圖將會被取代而逐漸沒落。

短期內最大的問題是,使用者的習慣性!

對Autodesk最大的衝擊就AutoCAD在2D工程圖市場受到影響。

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但是一直沒有很大量被成功應用,
不過既然"先進"的Autodesk開始把這個功能放進來Inventor,
那表示這種型態的應用已經開始實用化且不可忽視,
所以在Inventor也要趕快推出,免得被其他3D CAD狂打Inventor不能作"MBD"!

舊思維要套在新東西上比較困難的會是在習慣上的改變,
以前在2D上的標註行為改到3D上。

目前這個功能看起來只有在"零件"功能中才有,"組件"功能中並沒有這個指令。
其實功能也不難,就以下幾個:



但是感覺上還不是很完善,
例如跟參數公差設定連結,平坦度、平行度、垂直的幾何公差等等都還不行!
所以2D工程圖還是跑不掉。


但是從說明檔中看起來又可以???
是版本問題?
期待有高手可以解惑。



在完成設定輸出成其他CAD格式時,請選擇 Step,
開啟選項選擇輸出 "242- 以受管理模型為基礎的3D工程",翻譯的很難理解,不是真正製造出身的翻譯者難免會有這種照著字面直譯的問題


看起來要實用化還需要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