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0

設備規格書分享

對設備買賣雙方來說,除了買賣合約以外,
最重要的文件應該就是設備規格書。

一份設備規格書寫得好不好影響巨大,
尤其是碰上"奧"洲來的客人,
絕對會把供應商整死!

設備規格書內容的訂定主要是由業務或需求方發起,
工程人員負責撰寫技術細節,
專案負責人(業務)負責完善規格書的內容,
買方確認設備規格書內容符合需求。

買賣雙方只要有人經驗不足,
漏掉對己方不利的項目留在規格書上,
事情就大條了...

不論買方或賣方,設備規格書基本上都可算是機密文件,
因為內容直接牽涉到買賣雙方的公司跟相關人員,
為了避免有法律責任,
雙方的參與人員通常會很謹慎不會輕易外流,
因此在網路上要找到設備規格書其實並不容易。

所以對年輕的公司、小公司或工程師來說,
寫設備規格書本來就不容易,
又很難從網路上找到範本可以參考,
冀望畫圖、拿工具的工程人員寫一篇"落落長"的設備規格書文件,實在是不容易的事。

在工作經驗上看過許許多多的設備規格書,
也出過一些設備規格書給買方承認,
坦白說,即使是作類似的設備,不同公司之間寫的差異其實還蠻大的,
通常越大型、越有經驗的公司寫得越多越完整,
不過其中有些部分是共通範本,雖然看起來很多頁,但是其中一大部份都不需要重新寫過。

一份設備規格我認為至少應該包含以下項目:

封面:
包括設備名稱/型號、買雙方公司名稱、專案負責人、版本、日期

內文:
1. 一般說明
應該包含有設備名稱、目的、輸入/出產品與載具規格(廠商或客戶提供)、設備安裝地點、安裝環境要求(塵度、載重、振動等)、最大外觀尺寸、預計交期PO後 M個月等等。

2. 設備功能與組成
應該包含有設備生產能力說明與組成示意圖、機台外觀(尺寸、預估重量及支撐腳數量位置) 、載入/出料機構說明與示意圖、主要製程機構功能/能力說明與示意圖、電控系統型式與操作介面位置、警告燈號與緊急停止按鈕位置、點檢表頭位置、電//排等動力需求與位置等等。

3.   施工與服務範圍
應該包含有雙方在從規劃、設計、製造、組裝、測試、廠驗、搬運、安裝、定位,復原測試、教育訓練、試量產、驗收、備品/文件提供、保固條件與期間內維修等等雙方配合應提供樣品與測試等對應步驟與程序。

4.   驗收基準說明
區分為入廠勘驗/入廠後復原檢驗/量產驗收至少三階段的驗收,包括設備外觀與組成、自動傳送測試、製程測試、良率計算、產能計算、交付資料等。

5.  時程
嚴格來說,在時程上對客戶來說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開始量產,
一切計劃通常也是以量產時間為目標去做作推展,
如果該設備算是成熟穩定的設備,那設備的時程相對就很容易進行估算,
但是若是剛開發的設備,那就麻煩了,有太多未知變數會影響到時程,
無論如何,一般來說可以先定出入廠時間,
往前推廠驗 、自動程式、手動程式 、I/O檢查 、配線 、配管、組裝 、請購 、發包製作與設計等作業完成的時間,
這些時間列出來對客戶端來說可以獲得進度計劃預作安排,
對供應端,各流程與負責單位會有一個努力目標。

6. 免責事項
買賣雙方通常會試著將責任放給對方去承擔,
此時業務能力就很重要,如何將可能產生風險成本的事項轉移給客戶承擔,

7. 版本更新歷程說明
包括日期、項次或頁次、新增修正內容等。

這種文件第一份最難寫,但是只要寫出第一份,後續就是不斷地補充、修正、完善內容。

像政府的補助計畫就會提供範本檔,將必要的大綱、段落與注意事項都列上去,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設備廠商可以把心力專注在解決技術問題上,
不用花太多時間在製作文件上。
可惜好像就很少看到有大型公司作這同樣的事,否則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範本了;
但是可能也會洩露不少機密。

但是不幸的是,台灣的教育方式在閱讀跟寫作能力上的訓練實在是不足,
造成即使有範本也不容易,
所以市場上就會有很多顧問公司在提供相關服務,
包括地政上的代書其實也都是在賺這種寫作費用。


另外有一篇找了網路上的範例作範說明:設備採購規格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